房租猛于虎:再贵的房子,也不如年轻人的希望值钱
2018-08-22 10:05:54
  • 0
  • 0
  • 3

原创: 左页  来源:书单

近日,由房租上涨引发的争论持续发酵。

争论背后,带给市场更多思考。

如何规范资本行为、防止恶性竞争,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

书单君关心的是,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今天的文章,来自书单团队的左页。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猛涨的房租,将彻底堵塞年轻人阶层跃升的通道。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说,希望是支撑着世界的柱子。希望是一个醒着的人的美梦。

这才是最值得研究的真问题。

——书单君

一根被塞进火柴盒里“火柴棍”

2009年,我从上海毕业来到北京工作。

来之前,我跟朋友借了2000块钱。

我想着,除去车票钱,剩余的钱足够租个房子,并撑上一个月。

但怪书呆子太天真,到了北京我才发现,租房子是需要押一付三的。

也就是说,2000块钱,只够租一个月租500块钱的房子,而且还得找那种不用付中介费的房子,同时还得像北极熊一样坚持不吃不喝一个月。

我数学不好,但我知道,我不可能一个月不吃不喝,所以我得找月租500块钱以下的房子。

房子倒不难找,北京郊区的街头,贴满了各种租房广告,俗称城市牛皮癣。

我拨了其中的一个号码,那张小广告上写着:300块钱一个月,免中介费。

房子租下来了,是一套两居室里最差的一间隔断房,隔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大概4平米左右,没有对外的窗户。

7月的北京,炎热得很,我像是把自己当成了一根火柴棍,塞进了一个火柴盒里。

现在回想起来,在火柴盒里居住的几个月,确实可以算得上是我人生中最为艰苦的岁月之一。

但实话说,我当时真没觉得有多焦虑。

原因是,作为火柴棍,我至少还有希望:我相信凭我个人的努力,一定能从火柴盒里逃出来。

真正让人焦虑的,只有一件事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被“房租飞涨”这个事情刷屏了,满屏满谷的焦虑都快溢出了手机。

赤裸裸的数据摆在眼前:

< 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7月,北京房租同比上涨了21.89%;深圳同比上涨了29.68%;广州同比增长了21.64% >

从最新的单价数据来看,北京的月平均租金最高,为92.33元/月/㎡;深圳为78.3元/月/㎡、上海74.48元/月/㎡、杭州53.89元/月/㎡。

直观一点就是,在北京,一套60平米的小两居,月租金在5500元的样子。

注意,这是整个北京的平均房租价格。

按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个平均租价大概是六环边上的房租价,越往里越贵,越靠近商圈越贵。

比如,我刚随手查了一套某长租公寓的房子,在望京商圈,4环到5环之间,68平米,月租金是11850元,折合每平米租金是174.2元,远远高出均价。

这么高的租金,和我当年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了。

前几天,有一篇分析文章,以相当轻佻的口吻说,现在的房租上涨真不算啥,也就是让白领们少聚一次餐而已。

没有意外,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作者,被焦虑的白领们骂成了渣。

其实,房租上涨的担忧之声每年都有,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许多年轻人甚至就从来没见过什么叫“房租下降”。

只是,今年的焦虑确实尤为猛烈。

但可以肯定的是,猛烈的焦虑背后,绝不是少了一次聚餐而已。

我甚至认为,房租上涨,让许多人买不起新衣服、购不了化妆品、换不了新手机等等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事情,统统都不算啥,也不会让人太焦虑。

真正能让焦虑满屏满谷的,大概只有一件事:大多数人对未来的希望,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大厦将倾,焉有完卵”

房租高不要紧,工资能上涨,而且能涨得比房租快就行——这是我当年住火柴盒,却不焦虑的原因。

只可惜,现在年轻人的工资上涨速度,确实普遍赶不上房租的上涨速度。

注意,是普遍。

去年6月份,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一组租房收入比显示:

许多城市的租房收入比都已经超过了30%,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更是分别高达58%、54%、48%、38%。

在美国,住房支出超过同期收入的30%的租户,一般是会被定义为“中等支付困难户”,超过50%以上的就叫“严重支付困难户”。

换言之,在北京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有将近超过一半的租房客都已经属于“严重支付困难户”。

你可能会说,房租是高,房租收入比也不好看,那也只能怪自己赚钱赚不过别人。

房租猛于虎,但只要“我跑得比你快”,被吃掉的就不会是我——说起来,这也是一丝希望。

但教育部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却告诉我们“大厦将倾,焉有完卵”:

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收入超过9000元的一共也就四所:清华、北大、北外和上交大,分别为9065元、9042元、9020元和9010元。

结合我刚查的北京望京地区的房价,大致可以推算出,就算是最能赚钱的学霸,在北京也需要花费一半以上的工资,才能在望京这样的商圈与同学合租一个60平米的房子。

剩下不到5000块,他还要负担水费、电费、物业费、暖气费、手机费、交通费、网费、伙食费、服装费、交际费……

想要多省出3000块?那恐怕要住到六环边上,每天上下班挤地铁3个小时。

没错,在北京,许多学霸也苦逼。

而更让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是学霸,日子恐怕还要更苦。

只要有希望,人不会被房租憋死

有位哲人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

这话换到现在的语境中就是:没有压垮我的房租,最终会让我更强大。

我不知道一个人生存的下限到底能下到什么程度,但作为曾经的“火柴棍”,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一般总会有足够的弹性生存空间,供人们与身体里的那条“咸鱼”战斗。

现在家庭事业双丰收的“跑男”邓超,曾经就是个苦逼的“北漂”。

当年他中戏毕业后,考人艺失败,整个人丧得不行。

他当时租住在地安门附近的一间危建房里,300块钱一个月,“推开门就是床,冬天屋子漏风,所有液体都结冰,你只有把头放在被子里,才感觉脑袋不会冷。”

为了御寒,他去废品收购站买了一个海绵垫子,然后剪成一根一根,用来堵住墙壁的缝隙。

是的,正是在这样漏风的危房里,长出了逗比而乐观的邓超。

其实类似邓超这样的“北漂”故事,在北京,实在是太多了。

只要有希望,这样的一点小小的苦难算得了什么呢?

在过去的北京,一般来说,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熬个几年,就算成不了大明星,但大部分人的工资总还能涨一些,然后一步一步换好房子,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只要人还有希望,就不会总是怨天怨地。

这就是所谓,有理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快乐。

在过去,初来北京的年轻人,如果租不起中心城区的房子,会选择往城郊搬,租不起两居室,就租个一居室,租不起一居室,就和人合租一居室……

总之,人不会让房租给憋死。

关键,无论多苦,大多数年轻人总还抱有明亮的希望:终有一天,北京的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能为自己亮起。

感受到了苦,希望却变得渺茫

但和过去“虽苦却有希望”的叙事不同,这次房租飞涨,却让我见识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朋友圈叙事:人们感受到了苦,希望却似乎变得渺茫起来。

一方面,在经济低迷的当下,对于未来的工资收入能否增长,人们缺乏信心;

另一方面,这几年来,被认为“低端的”居所被大量取缔,导致房源减少、供需矛盾凸显,这对于初入社会、工资不高的年轻人冲击最大。

与此同时,有金融资本介入的长租公寓,让许多“北漂”勉强被迫“高端”,但当房租吃掉一大半的工资后,那些漂亮的长租公寓就可能变成“禁锢之所”。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年轻人,大概是最能吃苦的年轻人。

他们可以住300块的火柴盒,也可以住漏风的房子,甚至还可以租住在更为低廉的床位上,但是唯有一点,不能堵住他们上升的通道,不能不给他们改善现状的希望。

我最近刚好在读一本叫《扫地出门》的书籍,作者叫马修·德斯蒙德,是一位社会学家。

这本书以非虚构的手法,记录了8个身处底层的美国人和他们家庭的故事:他们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一次次赶出家门,流离失所。

(文末有一份《扫地出门》的试读,带你走进这八个人的故事中,或许你能从中看到曾经的自己。)

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无望。

作者跟踪记录的8个案例,只有一个人最终走出了被房东频繁驱逐的泥潭,靠的还是向父母借钱的方式。

为什么人一旦深陷贫穷的泥潭,就很难走出来呢?

其中,当然有许多个人的原因,比如有些人常年吸毒、赌博、打架斗殴,还有人离婚、懒惰、不求上进、工作不稳定等等。

但《扫地出门》告诉我们一个更为深入的真相是:穷人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家门,但赶出家门之后,他们只会更加付不起房租,从而陷入更深的贫穷之中。

换句话说,“扫地出门”是贫穷的结果,但也是贫穷的原因。两者恶性循环,让人难以自拔。

比如,书中记录了一个叫阿琳的女人。

19岁那年,她曾经租到过一间政府补助的便宜公寓,只需要137美元。这本是她人生翻盘的机会。

只可惜,少不更事的她听信室友的建议,放弃了这间便宜的公寓,以至于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她都被高企的房租追着赶,没有喘息的机会。

在一次次的驱逐中,她的人生像是被房租死死地摁在了地上。

原因是,每一次被驱赶,她总得打电话、坐公交,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下一个住处。

而驱赶,还会造成她的信用记录不良,给她申请政府补助、找房带来麻烦。

更糟的是,这也会逼着她不得不频繁换工作,并让孩子也跟着换学校。

而频繁更换学校,孩子自然得不到好的教育和照顾,贫困的基因便又传给下一代。

如此循环反复,穷者恒穷,阶层固化。

像阿琳这样的状况,无论中美都属于极端案例,一般的年轻人不太可能陷入这样无望的境地,但也它确实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何谓“房租猛于虎”。

我们常说,人要学会扼住命运的咽喉。

但阿琳,还有无数在这个死循环的泥潭里挣扎的人们,就是被房租扼住了咽喉的人。

被禁锢的阶层跃升

房租占据收入的比重,为什么最好不要超过30%?

许多人不理解,老是觉得房租高仅仅是降低了年轻人的生活质量。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房租高到一定的比例,真正的危害,并不是降低生活质量这么简单,而是会让年轻人腾不出资源和时间来提升自己,从而禁锢住年轻人阶层跃升的希望。

可以说,房租收入比越高,个人用于“自我投资”的资源就会越少。

房租占收入的比重,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会彻底堵塞年轻人阶层跃升的通道,没有人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但30%是一根国际公认的警报红线,一个城市普遍超过50%以上,更是难言正常。

在我看来,这就是连日来房租猛涨的话题下,满屏满谷的焦虑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还能不能租到每月300块钱一间的“火柴盒”。我希望年轻人都不用去过那样的苦日子。

但我老实说,我其实更希望他们,都不必被“逼”着住进5000块钱的所谓的高端公寓,却长期被房租摁住,而腾不出来“自救”。

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希望永远比那暂时的舒适重要。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