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敏:中兴制裁案与中美贸易战的实质
2018-04-26 11:00:43
  • 0
  • 0
  • 4

作者:曾志敏,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正角评论

编者按
美国制裁中兴,把贸易战延伸到科技领域。可以说这一击,正好打在了中兴最大的短板上,也暴露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软肋,那就是原创性和前沿的核心技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美国的意图?美国多番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找茬”又出于何种目的?今天我们推荐曾志敏博士在4月8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学术研讨会“中美关系的新时代与新动向”上的发言。这篇文章在侠客岛、腾讯新闻等平台上广受好评,总阅读数量超过1000万。

有识之士已经指出,随着美国精英阶层对华战略判断发生重大消极转变,传统对华接触战略面临深刻变化,中美间爆发“新冷战”的可能性正快速增大。美国当前是否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计划,将中国重新拉回中美新冷战格局,已经成为战略研究的一个重大议题。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显然不是如表面上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从而在长期经济对立中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美国对华贸易战就肇始于针对技术转移、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问题的“301条款”调查。

2017年8月,特朗普签署的“301条款”总统行政备忘录,明确表明其目的就在于查清“在技术转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是否对美国的贸易利益产生不合理的歧视和损害”。

之所以说美对华贸易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因为中美巨额贸易赤字成因复杂,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中国,明显不合适。综述相关研究发现,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大概有四个因素:

第一,中国是全球产业链诸多制造业最终的集散地。产业链上游的国家将零部件输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由中国加工完成后再输往美国。这其中涉及贸易价值核算的问题,如果去除掉“中间产品”的价值,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将显著缩减。

第二,美国政府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能够创造大量利润,但美国政府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愈演愈烈,近日美国商务部禁止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从美国市场上购买零部件产品(包括高通芯片等),期限长达7年,则是这种违反自由贸易与市场经济政府管制的最新例子。

第三,美国金融市场的独特地位使得美元长期保持坚挺。由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完备灵活,市场化程度极高且又没有资本壁垒约束,导致美国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理想避风港。数据显示,美国吸纳了全球近半数的净资本出口,这促使美元长期保持坚挺,从而实际上使得美国不可避免地出现贸易赤字。

第四,跟中国整个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也有一点关系。中国制造业的开放程度远远高于服务业,这对于制造业优势并不突出,而服务业发达(尤其高价值的服务领域)的美国而言,它就难以完全发挥其贸易优势。

事实上,我们还要看到,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在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从中国的角度看,2016年美国占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比重,已经只占50%,这比起2003、2004年左右动辄超过200%的比例,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从美国的角度看,2016年以来,美国经济一路向好,美国的贸易逆差占整个美国GDP的比重也是处于下降趋势,货物贸易逆差占美国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6%以上,下降到如今的4%。可见,现在特朗普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提高到如此严重和紧迫的程度大做文章,肯定是别有用意。

从近期动作来看,美国正动用一系列的组合拳,大力巩固它位于全球科技创新经济制高点的地位,全面延缓中国在关键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步伐。

第一,关税矛头指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征的关税覆盖该战略所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新能源装备、高铁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

第二,限制中国通过收购美国企业获取高新科技。特朗普签署的总统备忘录明确要求美国财政部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并在该备忘录签署之日起60日以内敲定细节。这一举措可能和美国国会正在讨论的外国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改革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中国对美投资的审查范围和力度。

第三,美国对中国吸纳高科技人才的国家战略如“千人计划”等非常警惕。美国对中国政府吸纳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等高度警惕,FBI通过一系列近乎“无耻”的手段,严厉打击华裔学者和留学生通过在美国学习工作“窃取”核心技术的所谓“间谍”行为,也加强了对高端人才的争夺,使他们重返美国研究或工作。可见,美国对付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手段,不止关税一招,还有包括企业收购的限制和高端人才的争夺,甚至限制在美国的高端人才回流中国,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打击计划。

为什么美国现在把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这个问题看得如此严重呢?这可能跟中美在高科技领域投入上的激烈竞争和差距逐渐缩小有关系。从以下两张来自公开资料的图可以看到,中美研发投入近年来越来越接近,而且中国在最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有可能在今年就达到美国的两倍。

需要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在科技研发上投入的资源越来越多,中美之间的科技实力差距仍然巨大,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客观而言,中国相较以往,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原创性的东西和前沿领域的东西,中国和美国差距仍然非常大。近期一些媒体文章已经较为详实地指出,不夸张地说,在相当大程度上,美国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掣肘整个中国制造的发展。为什么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只相当于50年前美国的波音737?关键的都是“心脏”的问题。

标志一个国家最高精尖、最强大、科技力最密集的领域,当属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的航空工业,而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就是航空发动机。而中国竭尽半个多世纪之力,至今还没造出一个成熟可靠的核心机。美国在重型/超重型火箭的设计及制造、空间站技术、月球探测技术、深空探测技术等领域的成就仍无人突破。

我们再看企业收购的情况。美国今年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多次否定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半导体企业发展收购案。华为和中兴为什么现在特别紧张?因为很难从美国甚至欧洲拿到想要的前沿技术。2018年3月份新加坡博通公司收购高通案,美国政府就以担忧高通被收购后,华为会取而代之成为5G无线标准的领导者的理由而否定了这笔收购。

进一步看,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此之强?我们可以通过“互利共赢的Space X与NASA”这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2018年春节前,特斯拉公司的老总马斯克另外拥有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完成了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没法实现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任务。这家企业背后跟美国政府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搜索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官方网站,寻找二者合作的线索,我们发现这家公司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不单单因为马斯克是个伟大企业家,更离不开背后拥有政府强大的支撑。

这种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的支撑,NASA借助科研人员相互流动和技术转移,为Space X提供不竭的知识来源;二是提供Space X难以独立建设的试验场所和发射场地;三是通过外包航天发射的合同来帮助Space X实现资金周转。当然Space X也能够为NASA提供正向反馈,包括通过商业化运作航天发射,压缩发射开支;企业决策周期短且灵敏度高,可以快速实现技术的转化运用;还有实现实验及发射数据共享,为NASA自身项目提供必要知识支持。

Space X背后的政府作用,只是美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军民融合内在拥有一整套完整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在支撑着。早在1986年的“联邦技术转移法案”、1987年的“12591号行政命令”以及1989年的“国家技术转让竞争法”就已经为联邦实验室向企业实施技术转让和商业化提供了系统化的法律依据。从1980年的拜杜法案一直到现在的38年中,美国政府几乎每平均两年就出台一个推动创新的法案,就使得整个国家的官产学研体系包括军民融合的背后一直都有强有力的法治体系作为支撑,从而为美国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保驾护航。

总结地看,当前应对美国对华贸易战,尤其要与美国竞争高科技领域的制高点,除了必要的回应措施以外,还是要认真地去学对方背后的真功夫。

因此,我们的基本观点就是,不能将眼光局限在贸易报复措施,而是要将贸易战置于如何加快促进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下进行通盘思考,尤其避免堕入军事竞赛,进而陷入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陷阱。美苏冷战期间,军民融合的良好机制,极大促进了美国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但苏联的国民经济却陷入了崩溃境地。若国家不信任民营经济,一旦中美新冷战爆发,就可能促使国有资本全面侵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个领域,进而可能严重抑制创新活力和经济效率,从而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关于我国应对贸易战的主要策略,我们提出三个方面供参考。

其一,必须旗帜鲜明地推动深层次的改革开放。“资本无国界”且无意识形态。中国需要通过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经济制度改革和市场开放(尤其是服务业)来吸引外国资本,消除贸易逆差产生的部分结构性障碍,创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以外压促进国内经济的深度转型升级。

其二,加快内生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并且将战略性创新平台的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打破限制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约束,探索更加自由灵活的创新激励机制。

其三,主要吸纳民营经济推进实施军民融合。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军民用技术的相互交流和转化,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总而言之,中国的确有建设创新型大国的信心,但也要看到真实的差距。只要中国人民几代人坚持刻苦专研,坚持对科技研发的不断投入,坚持创新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保护,中美之间的科技实力鸿沟终将填平。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